|
广州机务段整备场上,一道耀眼的火花蹿地而出。挂上牵车机,挥动信号旗,手起杆落,随着谢友生手中控制着的绝缘杆,在电流的接通和断开间,一台机车正缓慢而精确地在整备场上走停、连挂,与预定停放位置分毫不差……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纵使重达千吨的钢铁巨龙,只要挂上火车头,就能在神州大地上高速驰骋。但一旦进入无电区,这颗强劲有力的“龙头”就会像沉睡了一般,这时,火车头的挪动就全靠地面上的牵车员控制。今年57岁的谢友生是广州机务段整备车间的一名牵车员,今年已是他迎战的第28个春运。谢友生手中的这根“御龙棒”长约1米,通体绝缘,底部是一块黄铜,通过一根电缆与机车内部连接。每向前走5米,就用棒子底部的导电铜与地上带电的黑色地排点触,电流便随之通过导线流入机车,随着棒子底部触碰上去,瞬间绽放出璀璨的火花,机车也开始缓慢滑行。“别看这放火花好像很简单,接触时间的长短、每个点接触的角度位置都会直接影响到牵车作业的效果。”谢友生说,不同车型、不同挂车距离,甚至车上司机的操纵习惯都有讲究,这对点触地排的时间有严格要求。通过点触控制地排释放的1A 380v电流,保证机车以不超过5km的时速滑行,看似简单的动作,实际操作起来却一点也不简单。点触时间太短,牵引的机车会动力不足,在挂接机车时会挂接不上,甚至会影响挂车作业效率;点触时间太长,机车动力过大,会造成机车冲动,冲撞前方机车甚至损坏车钩缓冲器。这就要求谢友生在平时作业时不仅对机车的性能特别熟悉,在作业时更需要打醒十二分精神,时刻掌握机车的运动状态。谢友生说,这个工作特别锻炼身体,300多斤的牵车机来回推动,在整备场上风里来雨里去,平均每个班下来需要走2万多步,他也因此常年霸榜微信运动步数排行榜。看起来炫酷的“御龙弄火人”,在风吹日晒下早就练出了一身粗糙的“铜皮铁骨”。然而,这对正迎战第28个春运的谢友生来说都已经习以为常,“虽然一个班走下来经常腿麻脚酸,但是每次看到机车能正常准点出库,投入到春运的运输中,这一切都值得。”文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:黄庆 通讯员:叶懿辉、陶蔚图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:苏俊杰 通讯员:杨正茂、叶懿辉广州日报·新花城编辑:马俊贤 |
|